SCHOOL OF INTERNATIONAL
RELATIONS & PUBLIC AFFAIRS
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
官网:sirpa.fudan.edu.cn
邮箱:sirpa_jw@fudan.edu.cn
电话:021-55664294
院长寄语
展开剩余87%苏长和教授
世界一流的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,自有国家强盛之担当、人类和平之使命。学院以自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,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、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上,接续奋进,久久为功,为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大国贡献来自复旦的力量。
01
院系概况
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,前身为1923年建立的复旦大学政治学系,已走过百年有余的办学历程。1964年,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国际政治系,成为新中国最早设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。2000年10月,在国际政治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。
学院下设国际政治系、政治学系、公共行政系和外交学系。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,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,教育部国际组织联合研究院(金砖国家组织联合研究院)1个,国家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1个,博士后流动站2个,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(政治学、公共管理、国家安全学、区域国别学),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,硕士点12个,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(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和国际事务专业硕士),本科专业3个,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。
学院2022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。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,现有教授45人、副教授20人、讲师14人,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人。
02
学科优势
院目前三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政治学 (A+) 和公共管理(A) 均为国家A类学科,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、上海市高峰学科A类建设学科。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在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,2025年位列全球第20名。
03
人才培养
“卓越为公”的培养理念
学院坚持立德树人,秉承“卓越为公”的办学理念,培养新时代具有全球视野、国家意识和专业才能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领军人才。“卓越为公:政治学一流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”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,“全方位育人、全过程培养、全社会资源——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复旦政治学科探索”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“全球领导力”
本研融通的培养路径
以全球领导力培养为核心,建立本博融通-卓越学术创新力、本硕融通-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实务、本科-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领导力三大培养路径,在三个路径间搭建转换立交桥。守正创新,构筑思想理论、制度纵横、中外比较、政策研习、实践能力、思维方法六大课程板块,全面推进知识创新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,自主知识体系贯穿育人全过程。设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全英文本科项目。“中国之治国情实践育人”和“全球之治世情实践育人”两大实践平台提供丰富的全球领导力塑造资源。
近年来,学院在巩固同欧美国家一流大学高水平合作同时,不断拓展在发展中国家的布局,首倡建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(USPIR),率先建设“国际组织人才(国际发展方向)”学程,形成覆盖本硕博全阶段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。
第一、第二课堂
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
已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、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3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、6门上海市精品课程、8门上海市重点课程、4门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、15门校级精品课程。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,学院首创两大国际赛事: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 (YICGG,2007年)及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 (YICMG,2015年),两大赛事完全由学生自主运营,吸引全球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方案,已经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。
理论、实践、方法
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
学院紧紧围绕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的育人理念,注重学生国家意识、人文情怀、科学精神、专业素养、国际视野的综合培养。在培养体系中全面融入创新能力培养。通过通过“春风化雨”“薪火计划”等项目,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,培养科研创新能力。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,学生通过社会调查、政府机构实习提升内政和外政实务能力。
专业方向介绍
学院包括三个本科生专业 ( 政治学与行政学、国际政治、行政管理 )和一个联合培养专业 ( 政治学、经济学及哲学PPE项目 ),并设有行政管理(公共政策)- 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。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全英文本科项目2025年开始接受校内转专业申请。
学院与校内外院校合作,建设多个“X+全球领导力”双学位项目,2025年已获批新闻学-国际政治(全球领导力方向)、环境科学-国际政治(全球领导力方向)等双学位项目。政治学-经济学-哲学(PPE)项目是由学院与哲学学院、经济学院共同设立的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哲学人才的联合培养,重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性。
“行政管理(公共政策)-人工智能”双学士学位项目项目融合行政管理、政治学与人工智能、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理论与技能,培养AI+融合创新人才,满足国家与上海对AI领域高端人才的需求。
04
毕业去向
就业单位
外交部、中联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;地方党政机关、基层选调;重点大学、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;世界五百强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烟草、中国石油、中粮集团、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、中国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三井住友银行、德意志银行、华为、麦肯锡、埃森哲、波士顿、德勤、普华永道、安永、毕马威、宝洁、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字节跳动等;联合国等国际组织。
升学深造
本校升学以及海外耶鲁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康奈尔大学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、莫斯科国立大学、圣彼得堡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、东京大学、早稻田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南洋理工大学等大学深造。
05
优秀校友
王沪宁 1981届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,十四届全国政协主席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
周明伟 1984届 国家外文局原局长
林尚立 1985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
陈东晓 1990届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
赵志敏 1994届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
郭 芳 2004届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
华 源 2004届 上海市委常委、市委秘书长
陈宇剑 2005届 上海市副市长
排版 | 焦旸越
发布于:北京市倍悦网-股票怎样杠杆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-配资网站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